4月24日至29日,由湖北省宜都市教学教研室主办、湖北省智能科教研究会承办、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与爱宾果协办的人工智能教育种子教师研修班在湖北省武汉市圆满举行。
本次研修班聚焦“AI 赋能教育创新”,吸引了宜都市中小学人工智能骨干教师参与,通过理论研修、案例分享、实践操作等多元形式,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教师队伍建设融合。
权威联动,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
湖北省智能科教研究会会长余新国教授,宜都市教学研究室代表肖何主任,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万力勇等嘉宾出席开班仪式,并发表致辞。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区项目华中区负责人唐妮宣布“人工智能教育种子教师研修班”正式开班。
本次研修班的举办,离不开多方的深度协作:湖北省智能科教研究会依托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资源,整合了智能科教领域专家团队,为研修班师资赋能;宜都市教学研究室作为主办方,立足“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旨在培养一批能够引领区域AI教育发展的“种子教师”;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作为学术支持,带来了一线前沿研究成果。
爱宾果作为研修班整体协办方,承担了从“技术支持”到 “教育伙伴”角色,不仅提供了人工智能机器人设备与资源,更深度参与研修班的课程设计与教师成长中,确保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专家领航,夯实AI 理论根基
研修班特邀湖北省智能科教研究会会长余新国教授、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万力勇教授发表主题报告。
余教授在《人工智能教育内涵与发展趋势》主题报告中指出,人工智能教育的核心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通过“数智技术”重塑教育生态。既立足前沿技术,又紧密结合区域教育实践,为AI 教育的区域化落地提供了重要指引。
万力勇教授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访问学者,湖北省智能科教研究会常务理事,入选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培养计划,在《AIGC大语言模型融入中小学课堂教学的路径、方法及案例》主题报告中提出,基于AIGC技术,构建人机共创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体系,为中小学课堂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
与传统培训不同的是,本次培训将专家讲授与学员现场互动结合,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交流,达到广泛学习的目的,同时合作探究教学与管理中的热点、难点,形成有效的解决方法,打磨个人研修成果。
六大模块,解锁AI教育方法
为期六天的培训中,在专家团队带领下, 研修班以 “理论+实践” 双轨并行,设置六大核心模块,为教师们提供系统培训。
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博士后研究员吕小攀从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政策、现状与探索内容提要进行了分享,围绕技术的力量、教学实践、教师发展等展开深层剖析。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博士研究生黄立天、熊峰分享了人工智能通识课教学深耕的方法论;以及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博士后研究员明皓、电子信息博士研究生程啸天、教育技术学博士研究生吴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何成骏等分别进行了DeepSeek、Kimi、豆包等当下热门AI工具赋能教师教学的实例分享,结合宾果机器人与教师的 “双师协作”,将AI 技术融入语文、数学等学科,实现教学过程提质增效。
在“名校访学”模块,研修班走进了光谷实验小学、中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进行AI融合课堂的观摩学习,进一步掌握了如何利用AI工具优化课堂互动、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等技能。
在“人工智能赛事生态共建”模块,爱宾果作为技术支持方,为学员提供了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教育设备与配套资源,开展“AI课堂设计”、“AI+赛事”等实操课程。研修现场,参训教师通过模拟教学场景,体验了如何借助AI机器人技术和各类科创赛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实践能力。
学员代表:认知升级实践突破
本次研修班为宜都市AI教育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参训教师纷纷反馈,“研修内容既有高度又接地气,过程中学术氛围热烈,充分激发了课例研讨的创新性和积极性,收获颇丰。”
正如开班仪式上,宜都市陆城一小副校长刘邦召所言,“希望通过培训营,能系统掌握AI技术工具的应用逻辑,助力教师快速掌握AI教育工具的落地方法,提高人工智能学科教研能力。”
截至目前,研修班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线上万余人次讨论互动,经过学员互评、班主任评价、专家点评,确保每位学员全面提升,并沉淀相关教学成果。
展望未来:点亮教育创新之路
此次研修班圆满举办是爱宾果赋能“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区实验校”的又一里程碑,更好地推动教师素养提升,为教育强国建设中的基础教育优质均衡作贡献。
未来,公司将继续携手行业各单位,推动人工智能教育普惠化,助力更多教师成为“AI+教育”的先行者。
2025-07-02
2025-07-01
2025-06-25
2025-06-17
2025-06-13
2025-06-13
2025-06-05
2025-06-04
2025-05-28
2025-05-21